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三伏热不热,就看中伏

2025-07-28 11:29:00     阅读量:0

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周(7月28日-8月3日),我们将迎来三伏天里的中伏(7月30日-8月8日)。民间有说法“三伏热不热,就看中伏”,那么,今年的中伏,天气表现如何?

7月30日,我们进入三伏天里的中伏。

“夏至三庚数伏”,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因此,每年初伏和末伏的时间是固定的,各为10天。

三伏中存在变数的是中伏。中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一直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为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立秋的时间决定了中伏的天数,有时是“常规版”的10天,有时则是“plus版”的20天。

今年的中伏从7月30日开始持续到8月8日,只有10天,一举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关于中伏,民间还有“头伏日头二伏火”“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面对“火热哒哒滚”的中伏,民间,尤其是北方地区,有吃面的习俗。

伏日吃面的习俗流传已久。

《魏氏春秋》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何晏吃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为恶月,六月沾了恶月的边,也要“辟恶”;从现实考量,夏季人体消化能力减弱,吃面条不会给胃肠造成太大负担。

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习俗。伏日吃面,有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图片由AI生成

那么,即将开始的中伏,真的会热吗?

市气象台在7月27日发布的消息中提到,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和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已经减弱停编,但余威尚在。它们的残余低压环流叠加海上扰动,逐渐合并成一个大范围松散的低压系统,在华东地区上空盘旋少动,并一直维持到7月底甚至8月初。

受该低压系统的持续影响,7月27日到7月29日,我市都会是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其中,7月28日的雨势最为明显,可达大雨,部分地区甚至有暴雨,沿海地区还会出现大风。

遇上这种“说风就是雨”的天气,大家只能多留意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防范突如其来的风雨影响,出行时注意安全。

市气象台还提到,在7月结束前,我市天气舞台都将被雨水占据。在一波又一波雨水的“打压”下,高温暂时难以“抬头”,我市最高气温基本在30℃-33℃。

不过,等到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天气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午后雷阵雨将逐渐增多,晴热高温天气也将回归。

换句话说,今年的中伏前期相对温和,后期则将露出狰狞的真面目。

7月底前,我市多雨水,高温暂时隐身。图片由宁波气象提供

眼下,暑假出游正酣,不少朋友都在规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夏季的天气就像调皮的孩子,“脾气” 多变,给行程添了不少变数,提前摸清它的“性子”很有必要——

7月27日到7月29日,雨水会“光顾”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地,小到中雨为主,部分地区雨量较大,局部地区甚至会被暴雨“突袭”。有计划前往上述区域的朋友,要多留意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随身携带雨具,谨慎安排户外活动,避免前往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

几乎同一时段,7月27日到8月2日,江南东部、江淮、黄淮东部等地将被笼罩在雨水中,中到大雨是“常态”,局部地区还可能遇上暴雨。持续的降雨可能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出行,大家需及时关注路况信息,合理规划行程。

等到8月初,雨水的“脚步”悄悄挪动。

8月1日到8月4日,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及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将出现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前往这些地方的游客,要提前做好防雨措施,时刻留意当地的天气预警信息。

再往远看,8月6日到8月9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东北部、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累计降水量可观,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与此同时,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却将被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硬控”,准备前往上述地区的游客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携带防晒用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防止中暑。

#宁波头条##宁波##头条##宁波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