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脚下的鸡舍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啼鸣。鸡倌王丽裹着厚外套,端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簸箕,熟练地撒向围拢过来的鸡群。3000多只半大鸡扑棱着翅膀,在晨雾未散的林间空地上争食。
10公里外的县城厨房,55岁的周国文将剁好的鸡块倒入滚烫的油锅,他翻动铁铲的动作像钟表指针般精准——这是他在灶台前重复了30年的动作。随着辣椒、豆瓣酱和秘制调料的加入,整个后厨很快被诱人的香气填满。
“打包3份!”玻璃柜台前,刚下夜班的医院护士小陈熟门熟路扫码付款。这家店面每天要卖出200多只鸡,墙上的加盟店分布图显示,这样的味道已延伸至川渝湘鄂多地。
黔北娄山黄焖鸡,起源于大娄山下的南溪口,历经5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走进桐梓县黔北娄山黄焖鸡餐饮体验店,一进门便可见“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另一旁的简介上写着黄焖鸡的发展史,这道美食不仅省内享有盛名,获得了“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老字号”“游客喜爱的贵州旅游商品”等称号,还火到了省外,多次在川、渝、黔餐饮行业比赛中获金奖。
黔北娄山黄焖鸡第四代传承人唐静见证了黄焖鸡的黄金发展时期,也见证了这道菜如何成为桐梓的美食代表:“制作一道地道的桐梓黄焖鸡,新鲜食材是关键,在烹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水分的控制、盐分和调料的添加量,都是保证最终口感的关键。”
随着一代代传承人的不断改良和提升,黔北娄山黄焖鸡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黔北品牌,游客打卡点,在桐梓设立了全国加盟连锁总部,至今加盟店30余家,其产品在线上线下畅销全国,加上带动养殖、带动就业、餐饮连锁,整个产业链的产值远超千万元。
黔北娄山黄焖鸡第五代传承人金锐说,“每天慕名来学习和品尝的人很多,生意火爆,尤其是夏季旅游旺季,忙都忙不过来。”
黄焖鸡的火爆,不仅点燃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也带动了当地的林下养鸡产业,促进了周边村民发展多元化养殖,包括猪、牛、羊、鸭等。
“我一直坚持在林下养鸡,不仅可以满足自己餐厅的食材需求,还能为成都、重庆、遵义、贵阳等地的餐饮店提供林下跑山鸡。”拥有30多年黄焖鸡餐饮经验的韩柯介绍,自己的林下土鸡养殖场每年养殖超过10万羽跑山鸡。
近日,记者从桐梓县城出发,沿着绿荫环绕的道路前行约七八公里,来到了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娄山村,这里一片生机盎然。
王丽的养鸡场就在娄山关脚下。38岁的她与丈夫老胡共同经营着这个养殖场。王丽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养了1万多只鸡,其中半大鸡有3000多只。
“我们养的鸡供不应求,每年要为黔北娄山黄焖鸡供应7000多只。”王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养的鸡平均一只7斤多,现在市场价格是14块钱一斤,一年下来,养鸡毛收入70万元左右。“但是前期投入成本也大,一个鸡舍一天要吃掉300多斤食物。”
从农户到商家,从农田到餐桌,黔北娄山黄焖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值超过千万元,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实现了农户、商家等多方共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潘树涛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施昱凌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