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国卿
【小满初候】
月季
莫道花无百日红
此花月月醉春风
燕支晕玉裙绡袅
应是东皇造化功
按:月季一名,因其逐月一开,四季不绝之故而得。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云:“月季花,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俱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白者须植不见日处,见日则变而红。”月季其株为灌木,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枚,边缘有锯齿。花大而艳丽,花瓣或五数,或七八乃至十余数,亦有重瓣者,馨香馥郁,色彩繁多,红、黄、白、紫,不一而足。古代文人常将月季比诸牡丹,言牡丹虽富贵艳丽,惜乎仅绽一春,而月季独占四时,故多溢美之词。如宋朱淑珍《长春花》说:“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现代月季因杂交繁殖,深度培育,园艺品类已超过两千余种,遂成为最常见之观赏花卉也。
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楼宇巍峨,楼前月季花盛放,刚柔相映别成景致。张简媚作品
【小满二候】
忍冬
翠荫鸳鸯并蒂影
鹭鸶藤蔓似留踪
茅茨不识金银相
且唤花名为忍冬
盛开的忍冬花攀附着金属栅栏,背景映出沈阳奉天工厂旧址轮廓,虚实对比间似留时光痕迹。张琳作品
按:忍冬者,即俗名金银花也。其名亦多,自古尚有金银藤、通灵草、鸳鸯草、左缠藤、密桶藤、鹭鸶藤、老翁须、金钗股。其花原生南国,唐宋时尚鲜有问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朝梁陶弘景言释其为“藤生,凌冬不凋,故曰忍冬”。而金银花者,明人王象晋则于《群芳谱》中说:“三四月后,开花不绝,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长蕊初开者蕊瓣俱白,经三二日则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又忍冬不仅金银二色,且一蒂两花,故曰鸳鸯,另以花形如鹭鸟,还称鹭鸶。其花茎蔓纤柔,攀援若游龙,叶对生如碧玉,经霜愈翠。春末始华,仲夏盛开,入秋时见复花。花开初作素雪之姿,转瞬染金,双色并蒂,宛若日月同辉。幽香清冽,暗浮星夜,招蜂引蝶,自成画境。花叶皆可入药,性甘寒,具清热解毒之效,解表散邪之功,医家谓之“疮家圣草”,非虚言也。
【小满三候】
石榴
汉殿秦宫未见栽
张骞西域远移来
石榴裙映美人面
不及此花丹幄开
实胜寺内,经幡飘动与墙边石榴花开相映,尽显艺术独特之美。孙小清作品
按:石榴之名,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所释:“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为汉代自西域引入中土,植于长安临潼,故临潼成为中国石榴文化发源地。李时珍曾引晋张华之言:“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此“安石国”即“安息”,今伊朗呼罗珊地区。西晋之时,时人即以“安石榴”为题争相咏之,如傅玄、应贞、夏侯湛、张载、范坚等均作有《安石榴赋》。因石榴来自海外,后世又称“海榴”。石榴其株常为灌木,亦有小乔木者,叶长圆而狭,花生诸枝端,或独生,或三五之数聚生。其花萼如钟状,先端常裂为五数,亦有七八数。花色若朱砂染赤绡,花瓣皱褶层卷,蕊吐金丝,灼灼然如烈焰栖枝,灿灿乎似丹霞映日。仲夏时节,万芳渐歇,榴花益盛,灼耀南风。正品以外,尚有千瓣红、玛瑙、白花石榴、黄石榴等,诸多花色,皆石榴之变种也。汉以降,又有石榴裙盛行,裙取石榴之色,翩然袅娜,如南朝梁何思澄《拟古诗》写所遇美人:“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唐武则天《如意娘》诗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后石榴裙为美人之代名词,遂成历代诗词中常见之意象也。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