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石首】
上午9点50分,随着第二堂课下课铃声响起,市绣林小学的校园便沸腾起来。操场上,抖空竹的嗡鸣声、轮滑鞋摩擦地面的唰唰声、足球射门的欢呼声交织成一片,充满了欢声笑语。
今年春季开学,我市不少学校将上午大课间在30分钟的基础上进行延长,将小课间也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以满足学生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运动时间需求。
中小学生安静的课间是不少人关注的话题。学生们上课安静,下课依旧没有活泼起来,与之相应的是小胖墩、小眼镜等“四小”现象逐年增多。课间延长能否破解我市“安静课间”问题?日前,记者走访我市多所学校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教室,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绣林小学的校园里活力四射,到处洋溢着少年的蓬勃朝气。大课间时段,学生们拿起早早备好的乒乓球拍、跳绳欢快地奔赴操场,“足球小将”在标志筒组成的“丛林”中穿梭训练,篮球场上跃动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教学楼前,二年级学生一边背古诗词,一边做韵律操......
“以前课间操总想着应付,现在大课间能踢半小时足球。”五年级学生覃启明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兴奋地说。三年级学生陈安欣则表示,她喜欢打乒乓球,每天的大课间都是她最期待的时光。
绣林小学副校长王新发介绍
不同于传统大课间全校统一做广播体操,该校在30分钟的大课间里推出“集体展示+自主活动”的室外大课间和“课桌操+趣味游戏”的室内大课间交互模式。室外活动包括特色操、跳绳、抖空竹、轮滑、踢毽子等,室内活动涵盖课桌操、诗词接龙、手工制作等,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参与项目,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
“要让校园重新听见孩子的欢笑,看见跃动的身影。”市教育局基教股股长龚光华说,延长课间不仅确保学生每日运动量达标,更是在制度层面守护孩子的天性。
然而,看似寻常的举动,落实起来却并不容易。学校场地不足,校园安全压力剧增都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更加考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市文昌小学采取分时段活动方案,将大课间分为室内外两个板块,各年级段交替进行以解决运动场地问题。同时鼓励所有学生在小课间走出教室,培养开朗性格和健全人格。为保障安全,学校安排班主任全程陪同大课间活动,小课间则由值班老师和高年级值日生巡逻,全方位守护孩子的快乐课间。
“学生的精神状态有明显改观。”文昌小学教务处主任黄志祥观察发现,5分钟虽然不长,却让曾经安静的课间重新响起欢声笑语和运动的呐喊,带跳绳、乒乓球拍等运动器材入校的学生明显增多,空旷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
如今,15分钟的小课间已成为文昌小学“微锻炼”黄金时间。五年级学生罗奕晨常利用这段时间和同学一起滑轮滑。“课间多5分钟,可以让我尽情发挥!”罗奕晨说,运动能让他保持饱满精神,以更好状态投入学习。
延长课间时长,破解“安静课间”,这项“微改革”在我市推广后,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锋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总抱怨课间上个卫生间就要上课了,根本没时间走出教室,现在经常会分享学校的课间趣事。“希望能长期实行15分钟课间。”市文昌小学家长万猛反馈,明显感觉到孩子变得更快乐、更健康。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区各小学基本实行“30分钟大课间+15分钟小课间”模式,在此基础上,部分乡镇中小学下午额外安排一个30分钟大课间。“教育不仅要滋养大脑,更要强健体魄、滋养心灵。”龚光华说,要让每个课间都成为学生舒展身心的窗口、探索兴趣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脸上有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记者 陈卓 通讯员 彭今越)
编 辑:邬雨洁
责 编:吕诗琴
二 审:张顺阳
终 审:刘智勇
法律顾问:蔡子龙 刘 波 邹 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