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半岛青年说#整治“开盒”乱象,需多方协力亮剑

2025-07-05 09:55:00     阅读量:0

一言不合就以“寻求正义”之名,将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真实照片、社交账号、家庭住址挂在网上----近日,一种名为“开盒”的新型暴力出现互联网空间,并且呈现出组织化、产业化趋势。“开盒”触及个人隐私和伦理底线,轻者引起网暴刷屏,重者衍生诈骗、勒索,严重破坏了网络空间公共秩序。

“开盒”是几年前网络人肉搜索的“升级版”,但因为其易操作、产业化的特性造成的危害更大。传统人肉搜索依赖网民自发拼凑信息,而“开盒”则依托“社工库”(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库)。不法者仅需要购买“开盒套餐”即可批量获取身份证号、住址、金融记录等核心隐私,并且可以一键公开。“开盒者”享受曝光别人隐私的快感,称之为“数字私刑”。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就有近6000条隐私被挂出。

值得关注的,购买“开盒”服务的大多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理由也够特色:爱豆被骂了、游戏对线输了……一点小摩擦就能触发“开盒挂人”,将其当成“复仇神器”,殊不知他们的举动已触碰到了法律红线。

根治网络"开盒"乱象,净化网络空间需多方协同发力。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开盒"行为不仅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和个人信息权等合法权益,情节严重者更将面临刑事追责。另一方面,网民需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切实做好个人信息防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及利用隐私实施违法犯罪等行为明确了严厉惩处措施。唯有构建教育引导、个人防范与法律震慑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方能有效遏制网络暴力,共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本专栏作为产教融合课程实训项目,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半岛晨报合作推出

作者:2024级新闻系本科生 彭玺臻;指导教师: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