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林海日报】
莽莽兴安,林涛如海。今年以来,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积极答好“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的时代课题,巧妙融合文化作品创作、森林旅游魅力以及“林海文艺轻骑兵”的独特力量,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与“四个故事”深植于北疆文化的沃土之中,以文化为桨,奋力划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航船,让文化根脉在绿水青山间强劲搏动,为北疆文旅融合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血肉丰满的画卷。
轻骑踏歌行 根植沃土创作热
该公司着力打造员工文工团,将其作为北疆文化传播、凝聚人心最富活力的“神经末梢”,从林海深处汲取最鲜活的养分,创作带有天然泥土的芬芳与松脂的清香作品,使其成为林海放歌的“文艺轻骑兵”。他们扎进工棚、管护站、旅游景区景点、瞭望塔,将“文化种子”播撒至林海的各个角落。
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 杜凤明 摄
在工棚里,他们倾听老林业工人讲述“马拉人抬”拓荒建局的艰辛往事,深情唱响《莫尔道嘎绿星升起来》,让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穿越时空,直抵观众心灵;在苍翠的林间空地上,他们根据青年一代护林员坚守祖国北疆的真实经历,编创出歌曲《莫尔道嘎大森林》,用悠扬的曲调展现新时代务林人的薪火相传和无私奉献;他们将目光投向多民族员工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活场景,创作出舞蹈《白马》,用婀娜的舞姿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多民族群众和谐共生,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画面;在旅游景区,他们高亢唱响原创歌曲《请到莫尔道嘎来》,让莫尔道嘎这片“世外桃源”从纸面走入心田,在北疆沃土深深扎根。
文旅巧融合 文化赋能旅游热
该公司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浩瀚林海的壮美风光作为催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双核引擎”,推动文化基因向旅游产品深度转化,让“诗和远方”在绿色林海中激情碰撞。
当游客步入“安格林工队风情园”,一组组生动展示“四个故事”的老林业生产工具和物件映入眼帘——油锯、牛套子、压脚、支杆、煤油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几代务林人爬冰卧雪、数十年如一日孤独守护茫茫林海……这些充满精神力量的“老物件”与起伏的林海、潺潺的激流河交相辉映,成为游客触摸北疆历史文脉、感悟林区精神的沉浸式课堂。
开展送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 杜凤明 摄
他们巧妙依托“林海文艺轻骑兵”,将文化表演艺术性地融入旅游场景。在观光小火车站台、白鹿岛景区,游客惊叹于奇峰倒影的自然造化,更能在游玩之际欣赏“林海文艺轻骑兵”带来的表演——融合了林区生产劳动元素与多民族歌舞风情的《林海情韵》;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在山谷间回响,有的游客紧跟节奏翩翩起舞,深情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使静态的风景被赋予了流动的文化灵魂,让绿水青山不仅可观可赏,更变得可听、可感、可参与、可记忆,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情感黏性。
该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林海文艺轻骑兵”为载体,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基因和感人肺腑的“四个故事”有机融入北疆文化血脉,再注入森林旅游的蓬勃肌体,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文旅融合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让北疆文脉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焕发新生,让企业精神在创新传承中发扬光大,更在润物无声中凝聚起各族员工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当“林海轻骑兵”的歌声穿透层峦叠嶂,当“四个故事”的奋斗回响与新鲜活力嵌入旅游体验的每一步足迹,北疆文化与中华文脉便在莫尔道嘎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完成了一次深情而有力的拥抱,如同兴安岭的树冠与根系,共同滋养着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共同体。(杜凤明)
编辑 | 王景双
一审 | 包文君
二审 | 米何妙子
三审 | 王晓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