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小睦剧团:群众文艺工作的典型

2025-05-21 20:06:00     阅读量:0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根据地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1943年,经过减租减息、大生产等运动后,晋绥边区八分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群众对文化活动有了迫切的要求。不久,小娄峰村(今属古交市常安乡)的一些村干部和民兵自发组织起群众剧团,而且越搞越红火。在他们的影响下,邻村睦联坡村(今属古交市常安乡)也成立了剧团。

为了加强党对剧团政治上和业务上的领导,当地抗日政府派了一名爱好文艺的边区干部来这两个剧团做长期帮助工作,又把减租减息时收回的六亩土地拨给两个剧团,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耕种,以解决活动经费问题。

为了响应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两个村都编写和排练了几个节目,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革命挑菜》《反“扫荡”》《嫦娥奔月》《反迷信》等,歌颂群众斗争中的英雄模范,批判农村存在的反动落后现象。

当时,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剧团缺少女演员,影响了宣传效果。于是,当地政府指示剧团人员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同时要求剧团人员帮助女演员们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为了支持剧团演出,政府与部队协商,拨给剧团12丈幕布和三套八路军军装,还把缴获的两套日军军装、军帽、皮鞋及一把东洋刀送给剧团作为演出道具。

1944年秋,大川(今古交市邢家社乡一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锄奸反霸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汉奸恶霸的嚣张气焰。为了进一步推动锄奸反霸斗争的开展,边区干部根据群众控诉的材料,编写了一部十二场歌剧《靳五卖柴》,由小娄峰村、睦联坡村两个剧团联合排演,并以“小睦剧团”的名义在草庄头(今属古交市邢家社乡)演出。

演出当天,很多群众从十几里外跑来看戏,观众足有2000人。大家一边看戏,一边议论:“有这伙汉奸恶霸横行霸道,就没有咱穷人的活路。”“有共产党、八路军给咱撑腰,咱豁出命也要和这帮灰鬼们(指汉奸恶霸)斗!”小睦剧团的演出,进一步发动了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睦剧团的名声一下子打响了。为了更好地发挥文艺的战斗作用,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在边区干部的带领下,剧团经常到一些村庄巡回演出。山庄窝铺,留下了小睦剧团演员的脚印;前沿阵地,回荡着小睦剧团的战斗歌声。锣鼓一响,演出的是歌颂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文艺节目;锣鼓一停,边区干部登台讲话,宣传的是党的方针政策。这样一来,党的方针政策很快就深入人心,化为人民群众抗日的坚强决心和自觉行动。

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小睦剧团编排了不少深受群众欢迎的好节目。在群众中反响较大的有《优待归队》《劝反正》《反“扫荡”》等,有三名开小差的战士看了《优待归队》演出后受到教育,立即主动返回了部队。

1945年,小睦剧团成为晋绥边区八分区文艺工作的典型。1月29日,《抗战日报》上介绍了小睦剧团的活动情况和斗争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剧团创作演出的热情。

根据战斗需要,小睦剧团还会编排一些战斗教育类的剧目。1945年5月18日,《抗战日报》第12版提到,为了使群众消除对地雷害怕的心理,认识到地雷的威力,有效开展地雷战,“在春节中,群众剧团演出了《埋爆炸》《妇女学爆炸》等剧,宣传开展爆炸与军火自给;有些节目是把本人对爆炸认识的转变、体验等事实介绍出来,对大家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1946年2月,在晋绥边区八分区戏剧大会演中,小睦剧团获得“剧运急先锋”荣誉称号,还奖给他们一面锦旗和一块幕布。从此,小睦剧团名扬八分区根据地。

小睦剧团的经验很快在根据地推广开来,根据地的许多村成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秧歌队、剧团,年年唱新戏,把才子佳人、封建迷信的陈词滥调扫进了垃圾堆,内容崭新的节目占据了阵地,革命的文艺之花开遍了根据地的山村。

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