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亳州行记:在老子故里感悟“道”与“为政”的深意

2025-08-11 16:12:00     阅读量:0

穿行于中国亳州地图之上,这座安徽最年轻的地级市却承载着最古老的智慧。涡水之阳,老子故里的石碑静立千年;药都巷陌,华佗五禽戏的遗风犹在。

昨夜,笔者在朋友圈随手写下小记《故乡的河,流淌的根——一个老记者的家乡“情”》,没想到清晨就收到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的热情回应:“好样的利辛人!”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像一束晨光穿透薄雾,让在外漂泊多年的笔者,瞬间感受到亳州这片土地滚烫的热血与豪迈的性情。

从利辛到涡阳,一路见证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智慧。在利辛,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处处可见;而当我踏入涡阳地界,“老子故里”的文化底蕴便扑面而来。

同属亳州,利辛与涡阳却演绎着不同的发展之道。利辛展现的是实干兴邦的拼搏精神,而涡阳则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在亳州,那么多镜像反照着笔者——无论是利辛、涡阳、蒙城三大“牛县”的蓬勃发展,还是当地领导们用实干精神感染着每一位游子的心。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亳州人,这片土地总让笔者魂牵梦萦。

深夜,独坐窗前,思绪穿越千年“老子故里”,乡愁如潮水般涌来……

“相识即是缘分”,正如老子所言“君子之交淡若水”。涡阳县委书记刘兴德这番质朴真挚的话语,既道出了为政者与群众的鱼水之情,更彰显了亳州这片道家故里“上善若水”的处世智慧。

此行调研,与当地领导交流,方悟这片沃土何以成为道家思想的“龙心”所在。领导们谈发展必引《道德经》,论民生常喻“治大国若烹小鲜”,将千年智慧化为施政良方。老子“道法自然”的哲思,在这里不是古籍中的文字,而是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当代传承,让亳州既守护着中华文明的根脉,又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

在涡阳天静宫前,“天下道源”的匾额高悬,让笔者对“老子故里”的认知愈发深刻。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执政智慧,到庄子“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厚重的典籍在他口中化作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谈及涡阳文旅融合发展时,引《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喻。“发展如烹饪,火候与食材缺一不可。”一位领导道出真谛,“正如老子’大音希声’之妙,真政绩不在数字,而在守护文脉、惠泽民生。”这番古今交融的治理智慧,恰似亳州“九蒸九晒”的制药之道——在传承与创新间,淬炼出造福一方的发展良方。

入梦时分,在这片诞生过《道德经》的土地上,笔者更加懂得了何为“妙手著文章”。当无人机掠过涡河两岸,夏末的田野上玉米青纱帐连绵起伏,与河道治理后的生态绿岸相映成趣。镜头里既有投资百亿的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园,也有牧童遥指的老子庙会——这或许就是当代亳州干部对“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最佳诠释。

文/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