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欣欣向“融” 出彩出圈

2025-04-25 10:18:00     阅读量:0

清新温泉民宿集群荣登广东省十大民宿集群榜单。

清新区的各大漂流景区已陆续开漂。

清新区旅游资源丰富。

2024年,清新区共接待游客33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58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清新区147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或以上。

三禾·稻里民宿。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清新区打造三人燕尾龙舟赛事IP。

一湾漂流引客来。夏日将至,清新区各大漂流景区于日前已陆续开漂,“夏日经济”释放出全新活力。

清新区是广东省山水名城,漂流、温泉、民宿等旅游资源丰富,“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等金字招牌声名远扬。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而旅游行业在其中举足轻重。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新区正在探索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赋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以农为基、以文赋能、以旅为媒,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品质“双向奔赴”。

从山水田园到人文胜景,从特色小镇到乡村民宿,清新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正在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阔步前行。

文/图(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 贺欢

纲举目张

全域布局激活发展一盘棋

距离汕湛高速仅需10分钟车程的布坑村,依托于温矿泉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教、养”等旅游要素及其新业态,以温泉旅游和农业种植作为主导产业,逐步延伸出温矿泉旅游度假、民族风俗体验、亲子游学、农业采摘等产业形态。去年底,该村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到省级文旅特色村,布坑村的蝶变背后离不开清新区科学化的全域布局。近年来,清新区立足区域优势,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编制《清远市清新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并配套出台《清远市清新区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方案》《清远市清新区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方案(2023—2025)》等政策,以山、泉、江、路、村等为切入点,规划清新温矿泉、笔架山森林公园、太和镇万亩农田、飞水片区等建设,深化“双核双区三带”布局,以系统思维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规划引领下,清新区镇村面貌逐渐景区化。全区8个圩镇均达到美丽圩镇标准,147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或以上,成功打造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4个,太和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名单、三坑镇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名单。

在三坑镇,乡村蝶变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曾经破旧的房屋在“联合运营”的模式下焕然一新,变身为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闲置的土地被统筹规划,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康养于一体的温泉产业集群。“以前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现在不一样了,民宿生意红火,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大家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三和村村民说。

特色乡村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宿文化与秦皇片区红色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乡村记忆馆、笔架茶传承基地、敦睦学堂等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为清新区的乡村赋予深厚底蕴,让每一个到访的游客都能在青山绿水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多元发展

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1”,而是通过多元业态的有机融合,构建“农业为基、文化铸魂、旅游增值”的产业生态,从而催生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新区显露了哪些“真功夫”?

——龙头项目带动强链补链。古龙峡景区是其中的典范。作为华南地区的老牌漂流景区,古龙峡以漂流为核心,延伸出峡谷探险、玻璃栈道、丛林飞越等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2024年,古龙峡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期工程引入水上乐园、主题酒店等项目。“我们将充分发挥古龙峡、玄真古洞、笔架山、清泉湾、万里山影五大漂流景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强链补链,持续推动农文旅高质量发展。”清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臻燊表示。

——“温泉+民宿”激活乡村经济。三坑镇依托地热资源,构建“药、医、泡、游、食、养”六位一体的温泉康养体系。水上云朵民宿、畔山温矿泉公馆等项目接连落地。民宿产业更是百花齐放,环温矿泉“温泉养生”、环笔架山“生态休闲”、环桃花湖“山水康养”三大主题民宿群初具规模,其中清远清新温泉民宿集群更是荣登广东省十大民宿集群榜单。数据显示,目前,清新区全区备案登记民宿129家、精品民宿22家,客房数量1898间;2024年,接待游客约52.4万人次,收入约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83.3%。

——文化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文旅不仅是看风景,更要让文化“活”起来。清新区将通过挖掘、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深挖红色文化、非遗资源,设计了一系列沙河鸟笼、笔架茶、蒲坑茶、鸟笼工艺等非遗产品的文创产品,推出了“红色美丽乡村”秦皇片区、中宿文化研学线路、三人燕尾龙舟赛事等IP。在龙颈石坎片区,陶艺研学基地吸引上万家庭参与;在笔架茶传承基地,游客可采茶、制茶、品茶;在沙河鸟笼非遗工坊,游客可亲手制作传统鸟笼。

——“农业+旅游”释放叠加效应。依托大角禾场、桃之源度假区等5个市级农业公园示范作用,清新区开发农家乐、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农耕体验等项目,打造“春赏花、夏漂流、秋收稻、冬养生”的全季旅游格局。以太和镇五星村为例,万亩农田通过“稻油轮作”,形成金色花海与绿色稻田交替的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清新区发挥各大漂流景区作用,积极展销清新农特产品,助力农特产品“出山入湾”,打好“旅游+美食”组合牌,精选清远鸡、桂花鱼等美味佳肴,串联起清新主要旅游景点,形成2条省级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

品牌升级

擦亮清新农文旅金名片

品牌是农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清新区通过节庆造势、新媒体赋能、区域联动,将“山清水秀 日新月异”的城市形象推向更广阔市场。

笔者获悉,在建强“亲情温泉、激情漂流、浓情民宿、悠情乡村”旅游品牌框架的同时,在讲好一只好鸡、一条好鱼、一仓好米、一罐好茶、一湾漂流、一池温泉“清新六个一故事”的基础上,清新区突出生态康养、农耕文化、非遗传承、红色文化、名胜古迹等元素,目前已统筹构建“6+N”农文旅IP体系。

近几年,当节庆与旅游相遇,必然会出现“人从众”的盛况。清新区着力推动更多有品牌、有热度、有效益的活动进景区,高质量举办漂流季、温泉季暨民宿体验活动等,围绕元旦、“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谋划各类主题推介活动,引导各景区举办音乐会、电竞赛、美食周、艺术嘉年华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

一方面,做好节庆文章;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方式。清新区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宣传推广,实现“线上带货+线下旅游”的双重效应。支持景区与头部媒体开展推流合作,推出爆款推文及短视频,同时与网红“大V”联动,以矩阵形式开展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示清新旅游形象,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抖音“泉在清新过新年”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温泉季暨民宿体验活动期间抖音直播更是跃升全国民宿版第一名。

在消费端,清新区实施消费提级,持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水平,支持“清新潮圩”等夜间消费业态发展壮大,配合或举办文旅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鼓励景区制定减免门票、淡季免费开放等促进消费措施,推出电子消费卡、文旅一卡通等优惠措施,持续推动“流量”转变为消费“留量”。

与此同时,清新区主动出击,赴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重点客源地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发挥广清韶、华南五市等旅游联盟作用,联合举办文旅推介会。同时借助广州海珠会展资源,拓展客源市场,系统全面推介清新农文旅产品和业态体验,持续深入开展招游引客。

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品牌效益不断释放,让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增量。数据显示,2024年,清新区共接待旅游人数33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5%、25.67%。

一线实践

三坑三和村:

空心村蝶变“民宿村”

推开三禾·稻里民宿的大门,迎面就能看到一片金色的滚滚稻浪,参天大树绕着富有特色的岭南建筑群,四周鸟鸣蛙叫,清风徐来,吹拂过五彩斑斓的花海,仿佛一幅现代版的桃源画卷。不久前,三禾·稻里民宿凭借建筑美学与田园体验,荣登第九届黑松露奖年度精品民宿榜。

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古意盎然、客似云来的三禾·稻里民宿,曾是一个破败、陈旧的小村落。

三禾·稻里位于三和村,该村建于清晚期,曾是一座空心村落,青砖老宅倾颓、稻田荒芜,村民外迁。2020年,三坑镇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携手,以“整村开发”模式,开启了古村的蝶变之路。2024年11月,《三禾稻里民宿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中英文双语版)》。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比如怎么弄、有没有风险。”三坑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忆说,为打消村民的顾虑,三坑镇提出政府进行风险兜底机制,由镇属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三和村集体及村民签订土地、房屋租用合同,对闲置用地、旧农房、耕地、鱼塘等资源整体打包流转,坚定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民宿运营的信心。

历经3年建设,旧村被注入了新活力。现如今,17栋百年老宅修缮后焕然一新,在保留古朴外貌的同时,重新设计了内部家装,以舒适、美观为主,改造成配备温泉泡池和庭院的古院、古宅套房。设计师团队重构空间,既赋予老宅当代美学,又保留了乡土意境。

在这里,既有古意盎然的建筑庭院,又有一碧万顷的田园美景。原有的农田景观、乡土风貌,与周边的耕地、鱼塘整合一新,打造成美丽的“四季稻里禾景”,就地开发特色农耕体验和垂钓活动,供游客休憩,欣赏田园风光。同时,增添图书馆、乡村咖啡厅、康体中心等时尚元素,配备智能设备和多样数字资源,推出沉浸式的新中式文旅体验。

自2023年9月营业至今年3月,三禾·稻里民宿累计接待游客6.1万人次,营业额2557.6万元,带动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实现增收14.5万元/年,通过就近就地务工的固定就业村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近5万元/年,通过房屋租赁的村民户均增收近1万元/年,形成独具三坑特色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民收益、企业获利、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昔日,三和村村民为了生活外出务工、经商,现今不少村民靠着租金改善生活,有了更多保障。“现在家里空余的房子租出去收一份租金,自己在这边打工还收一份工资,工作比以前稳定,待遇也好,最重要就是离家近,不用再为生计东奔西跑。”村民荣叔说。

作为清新区“乡村运营”试点镇,三坑镇通过三禾·稻里民宿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正以“温泉民宿+”为主业态,进一步整合盘活更多土地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民宿装备产业初具规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